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,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,手持花剑,在剑道上灵活地移动、突刺,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口令交织,洋溢出蓬勃的朝气,不远处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正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,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。
“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,享受击剑的乐趣,是我们最大的心愿。”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这样说道,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线下体育训练的逐步恢复,北京市击剑运动正迎来新的生机,作为协会副秘书长,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击剑推广者,王钰在过去几个月中积极推动青少年击剑训练的复训工作,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安全、快乐的运动环境。
重返剑道,重拾热情
2020年以来,许多线下体育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,击剑这类需要面对面训练的项目也不例外,训练暂停、比赛延期、场馆关闭,许多孩子的击剑梦想被迫按下“暂停键”,王钰坦言,那段时间协会收到了大量家长和孩子的咨询,大家都热切地期待着能早日重返剑道。
“击剑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,更是许多孩子的情感寄托。”王钰说,“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因为不能训练而显得失落,这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有多么重要。”
为此,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复训指南,包括限制训练人数、加强器材消毒、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,王钰和她的团队走访了多家击剑俱乐部,指导他们做好防疫工作,确保孩子们能够安全地回归训练。
快乐击剑,健康成长
“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多少冠军,而是让更多孩子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。”王钰强调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独特价值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,提高协调性和反应能力,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、决策力和意志品质。
在训练馆里,10岁的小剑客李浩阳分享了他的感受:“我最喜欢击剑时那种专注的感觉,好像全世界只剩下我和对手,回到剑道的感觉太棒了!”他的母亲表示,击剑训练恢复后,孩子明显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。
王钰认为,击剑运动所蕴含的礼仪教育也是其独特魅力之一。“击剑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,选手都要向对手、裁判和观众行礼,这是一种尊重和体育精神的体现。”
创新形式,持续推广
为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,北京市击剑协会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创新推广方式,王钰介绍,协会组织了“击剑进校园”活动,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;同时还开展了线上击剑课程,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保持孩子们对击剑的热情。
“我们录制了一系列击剑基础教学视频,邀请专业教练演示动作,并设置在线答疑环节。”王钰说,“虽然线上课程无法完全替代实地训练,但在特殊时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”
随着线下训练的恢复,协会正在策划一系列青少年击剑比赛和交流活动,王钰表示:“适当的比赛能够激发孩子的进取心,同时也是检验训练成果的好机会,但我们更强调的是参与和交流,而不是单纯追求名次。”
展望未来,培育新苗
谈及击剑运动的未来,王钰充满信心,她表示,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,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喜爱上这项运动。“我们计划与教育部门合作,在更多学校开设击剑课程,培养孩子们的兴趣。”
协会也将注重基层教练队伍的培养。“优秀的教练不仅传授技术,更能激发孩子对运动的热爱。”王钰说,“我们将定期组织教练培训,提高教学水平。”
对于家长普遍关心的击剑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平衡问题,王钰建议:“击剑训练实际上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,因为它培养了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,我们鼓励孩子合理安排时间,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。”
重回剑道的快乐
夕阳西下,训练馆里的孩子们结束了当天的训练,一个个汗流浃背却满脸笑容,他们互相行礼,然后嬉笑着走向等候的家长,王钰看着这一切,眼神中满是欣慰。
“看到孩子们剑道上的笑容,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。”王钰说,“我们将继续努力,让更多孩子能够体验击剑的乐趣,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。”
击剑作为一项古老而又现代的运动,正在北京焕发新的生机,在王钰和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努力下,相信会有更多孩子踏上剑道,体验这项运动独特的魅力,在挑战自我中获得成长与快乐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